“以小见大”之历史论文写作
胡洁(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今年,有一群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和家人对话,听父母、祖辈和亲人讲述“自己的历史”;开始走访自己生长、居住的街道,去了解这片熟悉的建筑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这是因为这些中学生们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办的首届 “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

龙应台说,“一个社会缺乏历史感的时候,你会对你身边的人漠视、不认识,因而不珍惜。你对你父母、祖父母辈的历史没有兴趣,因为自己的无知。等到你稍微有一点了解的时候,生命的结构就刚好是他走的时候”。但这种无知,不是孩子们的责任,在于我们历史教育的失误,本次大赛正希望藉此抛砖引玉,不仅唤起中学生们“记录身边历史”的热情,也唤起更多的人,拿起笔、摄像机等,去记录“亲人的历史”。参赛学生在访问长辈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父辈、祖辈甚至曾祖辈的心灵沟通。孩子们在先辈们悲欢离合的故事里,不仅获得了对家族、社区、城市甚至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还增进了与长辈的感情,意识到了自身对家人,对社区,对国家和民族所肩负的责任。长辈们则在孩子们的追问中,被孩子们的真诚与温情打动,主动参与历史记忆的重建过程,并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如是,大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学历史教育的范围,成为一场家庭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教育活动。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对于社会重理工轻人文的风气只能喟然长叹,对于现行的历史教材“过于强调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以至于“离中学生的生活过于遥远”的现状,也徒感无可奈何。我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历史、触摸历史、亲近历史,进而喜欢历史。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因为“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走在前面,我们的一切行动就必然走在后面”。我们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课堂不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而是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乐园,而这种理念,也是新课改所积极提倡的。让学生参与历史、触摸历史和记录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职责所在。学生通过参与“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进行历史探究活动,初步掌握了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锻炼了基本的历史写作能力,也唤醒了学生主动了解和关注历史,寻找历史真相,并主动承担起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北大的老师亲自到我校对学生进行了历史写作方面的相关辅导,学生对写作“身边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也基本领会了此次写作大赛的写作要求。很多学生在选题上积极跟我沟通,要求我当他(她)的指导老师,学生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我则认真阅读学生们交来的初稿,并对每一篇参赛作品附上我的修改意见,以供学生参考并修改。在我看来,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通过历史写作活动,进行历史探究,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锻炼基本的历史写作能力。在阅读学生的参赛作品时,学生或失之于仅是史料的堆砌,导致结论不够深刻;或失之于史料不足,空发议论。我都一一作了纠正。在经历了几次修改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写作方法,明白了只有通过充分的“历史证据”,在合理推测和论证的基础上还原而成的历史事件,才是真正的我们所要发现的“历史”。

二、通过历史写作活动,增进学生与家庭(家族)长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从而弥合代沟,促进家庭和谐近年来兴起的民间写史潮流让个人史开始崭露头角,真实的历史往往存在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需要学生用心去发掘身边的、自己家庭(家族)的历史。与此同时,学生发掘和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在追寻那些渐渐被遗忘的个体记忆,也是在寻找和父辈、祖辈等家庭(家族)成员的亲近感。

三、通过本次活动,唤醒学生主动了解和关注历史,寻找历史真相,进而明确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并主动承担起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历史”,就是让学生去亲手触摸自己的家庭成员所经历过的那么多活生生的、包含人间悲喜剧的个人经验,让他们去探索这些经验和历程、矛盾和彷徨、苦难与成长,最后所收获的东西就是对历史真相最好的尊重。

我们不能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这次活动,要看到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希望唤醒一代青年主动关注历史,寻求历史真相,明确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进而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历史责任。即通过分享先辈的历史经验达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化进程。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