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认同,书写历史冷暖——浅议如何指导学生从事历史写作
王亮(黑龙江鸡西实验中学)

人的世界是由人类构建的社会和所传承的历史构成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忘记了历史的同时就抛弃了传统、丢掉了价值观,人的生活只会陷入一种本能的蒙昧状态,没有判断的标准,精神世界重新回到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状态。因此,回眸历史可以擦亮双眼,可以汲取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可以读出时间辗转中世态人情的冷暖。而作为教育者,我希望孩子们在对历史保持一种敬畏心的同时,更能以当代的眼光去温热尘封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借此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牵手历史,拥抱当下,走向未来。

十分荣幸指导学生参加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的首届“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并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殊荣。更加感到幸福的是我的学生通过参赛得到的历练,最最幸福的是触碰到鸡西这所东北边陲小城里曾经发生过的滚烫的故事。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此次指导学生参赛的心路历程。

一、缘起:生命教育的崭新途径

或许是孤陋寡闻,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面向中学生开展的历史写作大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记录历史、书写历史的人似乎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从未想过自己稚嫩的笔也可以将历史变成文字保留下来。所以当我看到大赛通知时,马上感到无比的欣喜,这是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崭新途径。

教育部新颁布的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这些哪一个不与历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没有历史上那些值得景仰的人、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谁会相信理想信念竟可以使一个人迸发出那样光辉的生命力量?没有先民祖辈恪守的美德,没有那些用血与泪换来的经验教训,谁会认真去思考核心价值观那短短的二十四个字是能够使人获得尊严、使社会和谐稳定、使国家安定发展的精神财富呢?而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更无需多言了,若无史书记载下孔子那颠沛坎坷却依然乐以忘忧的一生,《论语》中那一章章的道德规范就只会沦为高不可攀的教条,而不会为人所信服,更不会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面对生命,先想想自己从何而来,再审视一下自己该如何去行,然后才能对未来的生命旅途报以无尽的美好期许。庄严的历史观带给学生的是健康的生命观,所以历史写作的教育是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崭新途径。

二、选材:乡土历史的亲切召唤

一开始,张曦文同学在选材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料是否好搜集,所以着眼点很小。先想的是家族史,然后是校史。然而马上遇到问题了:家里的亲人多在外地,联系起来不太方便,想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恐怕需要大量的时间。物证的搜集就更困难了,老房子早已拆迁,即使是父母童年生活的痕迹都以荡然无存了,老照片、老物件也都随着多次的搬家遗失殆尽,所以这个选材很快就放弃了。

校史呢?倒是可以去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但是还需要采访很多历史的亲历者。老教师、老校友等等,以一个学业繁重的学生的能力也无法做到。最关键的是,孩子对校史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这时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即今河南淮阳县一带。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楛矢石砮射中。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到孔子的住处,并问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身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楛矢石砮。先前周武王打败商朝一统天下之后,通告边远的夷蛮各部以当地名优作为贡品朝献,以表示永世臣服。北方肃慎国将楛矢石砮作为贡品。武王要使周王朝的恩惠泽遍天下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楛矢石砮上刻字为“肃慎氏之贡矢”,分赐给下属异姓诸侯。那时有一种礼规,分赐珍玉给同姓自家人表示亲近,分赐夷蛮的贡品给异姓下属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臣属地位。当时分赐给陈的就是“肃慎氏之贡矢”,如果惠公派下人去祖庙查验,或许还能找到当时的“肃慎氏之贡矢”。陈惠王派人去查,果然找到了用金盒子装着的周武王所赐的刻有“肃慎氏之贡矢”字样的楛矢石砮。然后我说:“你知道吗?这里所说的肃慎国就在我们鸡西,肃慎文明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孩子立即表现出巨大的兴趣,没想到孔圣人竟然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知道自己的家乡呢!我继续引导说:“这里是你自幼成长的地方,你了解她吗?不说太远的,就说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传统和鸡西矿业的发展历程,你了解吗?”她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然后我说:“那你可以去鸡西市博物馆先看一看,大致了解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咱们再搜集信息。”

之后,我们联系到了市博物馆的袁馆长。这位馆长非常热心,给她讲了一个多小时的鸡西历史,他说看到对历史这样感兴趣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乡土历史所散发出的感召力是联系着每一个本土人血脉的,因此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或许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的最好切入点。

三、视角:精神内核的准确把握

在陆续走访了另外几名鸡西历史的书写者并且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和学生共同梳理出几个可以书写的点:新开流文化、历史沿革、革命传统、煤炭开发史。其实每一个点单拿出来写都大有文章可作的,但是我没有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不妨以此为契机多角度地去了解这座城市。我只提了一个要求,要突出精神,写出温度。

当滚烫的热情渐渐冷却为辛苦的撰写,考验意志力的时候到了。孩子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但是仍然坚持要把历史写好。看过初稿后,我发现选的那几个点都写了,但是笔墨用得比较均衡,看不出亮点,也找不到精神。于是我问她:“你看了这么多资料,有没有打动你的地方?”她首先发现的问题是:当前学界对新开流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依托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更加丰富的史料,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无法写得深入。但是革命传统这一部分因为距今比较近,而且有很多亲历者留下的回忆性文字,所以其中涉及到的人物的故事有丰富的细节,这就比较容易打动人。我说:“那好,你抓住革命传统那部分中的几个人物着重写,思考他们的精神品质。”她马上领会我的意思了,将刘传连、谭云鹤的资料对比之后,决定着重写一写谭云鹤。老一辈革命家那种不忘初心、坚强奋斗的精神是她在学习党的革命历史时常常有所体会的,谭云鹤恰恰就是这种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从不忘本,具有一种平民意识,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时刻以人民为本,不正如孔子所说的,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人吗?有了这种感受,谭云鹤这个人物形象成为鸡西革命传统的代表,进行了着重的书写。依据这个思路,在煤炭开发史这部分,孙越崎这个人物也跃然纸上了。

历史发展中个人的成长史往往可以作为一个鲜活的侧面折射出一整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样的体会只有动笔之后才能身有体会。

四、表达:史料为本的个性书写

写历史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过于艺术性的语言往往因为太过感性而失去了历史的那种相对可观性,会给人“历史小说”或是“演义”的感觉。在保证历史的客观性的同时写出温度,这个尺度的拿捏就很重要。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不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部分,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写。对历史事件不做过多的评述。但在一段历史书写结束后,可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于是在开篇她写道:

“一座城,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刻下历史的皱纹!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座建市60周年的新城。她低调地将岁月的痕迹掩藏在高楼大厦之下,隐没于凛冽的朔风之中,冰封于积雪里,又融化于江湖中,流淌于整片肃慎之地。”

简短却饱含深情,点名了书写的对象,又侧面写出了地理位置(朔风、积雪说明是北方苦寒之地),同时点出了地域内的自然景观(融化于江湖中点出了鸡西境内有代表性的“乌苏里江”和“兴凯湖”)。

结尾处又以高度的概括点出鸡西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谜一样的乌苏里江,海一样的兴凯湖,大美鸡西,不一样的江湖。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满族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畔创造了新开流渔猎文明,乌苏里江畔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密山东北老航校被誉为人民空军的摇篮,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第一把篝火在这里点燃。侵华日军虎头地下要塞遗址博物馆、东北老航校博物馆、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园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通过书写家乡历史而增强的文化认同和乡土情怀顺理成章地书写而成:

“总之,在撰写家乡历史的过程中,我更加感到这片生养我的土地的滚烫,也希望勤劳善良的鸡西人民会书写出更加壮美的新时代历史!”

当然,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架子搭得很大,但是实质的内容还应该更加丰富一些。精神内涵性的东西还可以揭示、阐发出来。但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能完成这样一次历史写作已经实属不易了。孩子初稿写了一万多字,最后删改成五千多字,她感慨地对我说:“原来写一篇论文这样难啊!”我问:“那还想写吗?”她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想!”我说:“为什么?”“因为我发现历史原来这样有意思,书写历史更是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我笑了,看来无论是否能得奖,目的都达到了。

当张曦文同学凭借着这篇不成熟的《鸡西市历史文化沿革史略》获得赴北京大学参加决赛资格并荣获三等奖之后,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地和我说:“老师,我回去得更加努力了,我想到北大历史系读书。”

中学生能写历史吗?“燕园杯”的成功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无论大历史还是小历史,只要能够认真去书写,每一段历史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获得日益丰富的意义。而我感受最深的,是历史带给孩子文化上的强烈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她所获得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死记硬背无法获得的。以往的偏见很可怕,认为学文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其实学文科恰恰更需要有缜密的思维和清醒的判断力。因为地理是沟通天地人的重要智慧,政治是沟通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智慧,历史则是沟通古今未来的智慧。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可以通过实验去等待一个结果,证明一种理论,让时间去书写答案。学习地理、政治、历史却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经历、记录、反思、继续书写为后人留下一点雪泥鸿爪。

历史写作,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着的都必将成为历史,那么如果我们真实地记录下昨天、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那个书写历史的人。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