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行动,借力鼓励——关于历史写作的一些做法
曾丽芳(江西省赣州中学)

首届北大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大赛,参加的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增强了能力,提升了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衷心感谢北大历史系给我和学生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与平台,这次大赛,我指导了24位学生参赛,有17位学生获奖,其中,有7位学生进入决赛,还有10位学生获得了优秀奖。进入决赛的学生1人获得一等奖,5人获得了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作为孩子们的指导老师,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颇多。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和家长的联系,也提高了业务能力。

回顾这次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我认为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作为指导老师,必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对学生负责。

首先,要对学生作充分的思想动员。有句广告词说:“心动不如行动。”但是,事实证明:要行动必需心先动。

2017年10月20日,正值我校第八届运动场。正在奖品组负责的我接到教研组长的电话,历史老师紧急集中,转达了首届北大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的通知,一看截止时间,只有一个月。第一感觉是时间紧,规格高,获奖的难度较大。但是,机会难得,相信事在人为,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也许,别人也认为很难呢。

这样一想,干劲立马就来了。我赶紧找到学生,把写作大赛的通知告诉他们,同时,转发了一份通知到家长群,希望家长鼓励小孩积极参加。运动会第二天学生休息,等晚上学生返校后,我找学生了解情况,发现学生反应平淡,甚至有学生直接说没有获奖的可能。情急之下,我就和学生进行了一番对话,说到:“我们不能那么功利,有机会获奖就写,感觉没机会就放弃。历史写作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我们得到成长的绝好机会。只要我们参加了,即使没有获奖,我们也会有别的收获,是学习没法带给我们的。我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希望同学们克服困难,抓住机会。否则,可能错失机会。”当时,我还结合以前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和他们聊了“重在参与的重要性”。思想动员还真管用,我讲完话后就有学生向我咨询参赛的事。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指导包含对大赛通知的解读,选材的指导,写作方法的指导,历史阶段和文章主题的把握等。

做完思想动员,我就把大赛的通知和范文打印出来,发到学生手中,要求他们好好理解,赶紧行动。同时,我也把自己对历史写作的理解讲给他们听。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对参赛的要求和历史写作进行研究,不能做甩手掌柜。我在网上查找到北京大学孙世鳌博士2017年9月在太原五中的公益讲座,抓住了他说的“历史不只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大事迹,也可以是普通人的一个个好故事。”我很受启发,解读给学生:小人物,大历史。结合多元史观中的社会史观和2017年高考新增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历史写作要兼顾历史性和文学性,即所写故事的真实性和时代性,写作中要注意文采,具有吸引力,让看文章的人愿意看完并且喜欢。学生的文章交给我后,我就根据这些理解来把握,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王思颖同学的文章初稿就是以个文学故事,但她所写故事是家族中真实的故事,非常有时代感,我就要求她要增加故事发生时的历史背景,突出文章的时代感,在总结部分要充分体现历史性并提升到家国情怀。

第三,要学会借力,助推学生的写作。我校是赣南的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课余时间很少,大多学生是住校。信息的采集和写作的时间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为此,我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尽全力配合好孩子信息的收集,同时,尽量取得科任老师的帮助,在课业上给孩子减负,让孩子有时间上写作。这次大赛,让我们家校沟通和配合通畅,可以说,孩子们的成功,家长是功不可没的。

第四,要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坚持下去。学生要完成这次写作,要克服的困难非常多,信息采集的难度,时间紧,写作的方法等。这次参加决赛的一个女孩,初稿与历史写作的要求相去甚远,几乎没有文采,只是纯粹的采访对话,但她的选材很好,我从文学性这个角度辅导她,第二稿,文学性增强了,但历史的深度不够,我建议她重新采访,了解更多的详情,继续修改。她面露难色,说:“老师,要不,我就不参加了。”我表扬她很有潜力,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她听了很开心,按要求完成,第三稿深度也有了。我继续给她提了一些建议,她欣然完成,第四稿作品最终完成并提交,入围决赛。在面试辅导训练时,她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因紧张卡壳了。但是,经过几次训练后,她越来越好。最后,她在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实现了一次飞跃。这说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坚持就是胜利。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在整个过程,只要学生有需要,我一定尽力配合。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做法小结。恳请专家及同行多批评指导。再次感谢北京大学历史学。尤其感谢孙世鳌博士的指导。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